学术交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三元名家论坛:从分子论向聚集体论的材料研究范式转移

作者: 来源: 编辑:zhangliyu 发布时间:2025-07-27 浏览量:

讲座主题:从分子论向聚集体论的材料研究范式转移

专家姓名:唐本忠

工作单位:香港中文大学

讲座时间:2025年07月29日 15:30-16:30

讲座地点:八角湾校区行政楼519

主办单位: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内容摘要:

为了理解自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根据研究对象的尺度建立了各种学术框架和范畴。例如,研究宏观物质的宏观科学和研究分子的微观科学。将宏观科学和微观科学联结的桥梁是还原论哲学,即假定宏观物质的性质可完全还原为简单分子的叠加。还原论虽然虽取得巨大成功,却并非放之四海皆准。例如,当分子聚集成聚集体时,其行为或性质可能完全不同于单个分子。一些化合物在单分散态下受紫外线激发时不发光,但其聚集体却能高效发光。这种被称为聚集诱导发光的光物理现象表明,聚集体可涌现出和单分子完全不同的全新性质。与分子论相反,聚集体的性质并非是其分子的简单线性加和,而是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例如数量(组分多寡)、几何形状(尺寸、形状和维度)、形态(无定形或晶态)和相互作用(吸引或排斥)。理解这样的复杂系统,需要构筑和发展一种研究聚集体的新科学框架,即聚集体学。聚集体学研究将产生新的理论、规律、模型、假说等,并创造出能够促进对自然过程的理解、解决传统还原论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新的认知。在聚集体层次建立新的理论和工作机理使得理性设计聚集体体系及发展新型先进材料成为可能。可以预见,聚集体学的研究将实现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范式转移,并为更高层次结构及复杂系统的探索和创新开辟新的途径。

主讲人介绍:

唐本忠教授于1982年和1988年先后获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和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202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2009年和2020年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理工学院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已发表学术论文2,500多篇,总引用超223,000次,h因子为207。在学术会议上作了500多场邀请报告,拥有100多项授权专利。现任德国Wiley出版社发行的Aggregate《聚集体》杂志主编以及20多家科学期刊顾问、编委或客座编辑。

主要从事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和生物医学诊疗等研究。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AIE研究的引领者。

2014年至今连续当选材料和化学双领域“高被引科学家”。2007年获Croucher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奖,2014年获Khwarizmi国际奖,2015年获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年获Nano Today国际科学奖,2023年获Biomaterials全球影响力奖,2024年获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

预告时间 2025年07月29日 15:30-16:30 主讲人 唐本忠 香港中文大学